非猴 P.madagascariense

 

18種原生種之一,是原生種裡面體型最小的,

 

成株的營養葉上放射狀的凹凸葉脈是他最明顯和獨有的特徵。

正因為獨特而強烈的質感,使眾多鹿友為之瘋狂。

但在這美麗獨特的外表下,卻包裹一顆脆弱的心,雖然歷經數千年的進化,但依然對環境氣候非常敏感。

 

原產地

在非洲馬達加斯加島的熱帶雨林,全年溫度在11~27度的範圍內,

即便在最熱的一月最高溫也只有27度,年降雨量2500mm。

野外的非猴通常附生在陽光充足的高位樹幹上,由於環境與台灣差異巨大因此在原產地能接受的光照度不代表在台灣也能比擬

 

養護三大條件

 

鹿角蕨的首要因素多為溫度控制,溫度是決定非猴生死關鍵,

如果連續10天都超過32度基本就會死亡,

養活非猴的首要條件全年溫度必須保持15~28度之間最為合適

再來是一定要保持通風

 

澆水

原產地降雨非常頻繁,所以非猴是喜歡濕的,但台灣養殖的條件和原產地完全不同,人工養殖多使用得是水苔,水苔沒有野外植透氣,所以太濕的水苔也會引發水傷。依我們的養殖經驗是可以等到水苔快乾了就要泡水,泡水不泡到全濕,特別是成株的營養葉全部包住後會讓滿水的基質不透氣,容易引發水傷爛臉。

 

光照

人工養護下的非猴對光照要求不高,5000lux~11000lux的照度下非猴就能長得很好,太強反而會泛黃。

 

最後是關於盆養還是上板的問題

非猴在盆養階段營養葉會包覆的較快速,但是基於美觀上板還是勢在必行,對於上板後死了五棵非猴的我們,最大的經驗分享是千萬不可把已長好的營養葉兩邊都包覆在水苔裡上板,死亡率90%,需等到開始掌新臉後才能上板把舊臉兩邊用水苔包覆住